强调《流浪地球》的导向正确是因为近些年出现涌现了某些政治属性阴暗的、晦涩的、消极的影片。
任何网络热点都是有“保质期”的,即便是春节期间大热的《流浪地球》也不能例外,我们可以看到,从大年初一上映到现在,《流浪地球》的热度已经明显降低。话说,网络就是这样,大多已经成为过去式的热点就很少有人再提及了,我本来也无意再参与此类话题,说句玩笑话,反正《流浪地球》的剧组又没给我什么好处费,我何必自作多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力挺”《流浪地球》呢?
说起来,回过头来啰嗦几句,无非是因为《流浪地球》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值得细细品味,权当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点微薄的贡献了。最近两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流浪地球》有“娱乐至死”的嫌疑,说老实话,我很好奇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不是视力出了什么问题,如果说与《流浪地球》同期上映的某些影片有“娱乐至死”的嫌疑的话也就罢了,《流浪地球》里面哪有一点点“娱乐”的影子?难道没看到就连天王级的喜剧演员达叔都难得一见的严肃么?很显然,《流浪地球》与“娱乐”压根不沾边。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人质疑《流浪地球》“娱乐至死”呢?我觉得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被近年来大量“娱乐至死”的影片误导了。实话实说,近年来大多影片确实都是抱着“娱乐至死”的精神的,不过,毫不客气的说,那些为了“娱乐”而“娱乐”的影片只能说是“搞笑”,距离真正的“幽默”还差得很远。很多人分不清“搞笑”和“幽默”的区别,甚至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用钱钟书先生的话来说,真正的“幽默”是“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的,而“搞笑”则是“一大批人,嘻开了嘴,放宽了嗓子,约齐了时刻,成群结党大笑,那只能算下等游艺场里的滑稽大会串”(引自钱钟书《说笑》),由此可见,那些“搞笑”的所谓“娱乐片”根本达不到让人娱乐的效果,只能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因此,用那些“搞笑”的“娱乐片”去衡量《流浪地球》是非常不合时宜的。《流浪地球》的场面恢宏、厚重,无论如何都与“娱乐”扯不上关系,更与“搞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既然不“娱乐”,那《流浪地球》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在我看来,《流浪地球》的成功之处在于真正实现了影视作品“文艺属性”与“政治属性”的有机结合。《流浪地球》的文艺属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兼而有之,真正难能可贵的是《流浪地球》的导向正确的政治属性。强调《流浪地球》的导向正确是因为近些年出现涌现了某些政治属性阴暗的、晦涩的、消极的影片,至于具体是哪些影片,在这里我就不举例说明了,省得让某些人大过年的急火攻心给国家添麻烦。与那些影片相比,《流浪地球》呈现出的在灾难中坚强、在困境中坚守、在绝望中坚持的导向就非常难能可贵了,特别是影片的最后,多种肤色、多种国籍、多种语言的人为了保卫地球协同作战的情形更是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真正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世界观。
诚然,人可能因为肤色、国籍、信仰等因素产生分歧与隔阂,但是,终有一天,这些隔阂会慢慢消失,因为人类的命运始终是相连的。就像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说的那样: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
在某些西方国家动辄“美国优先”实质“闭关锁国”的当下,人类的隔阂非但没有消弭,反而有着加深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就像黑暗中的一束火炬,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给了世界人民和平的希望、发展的希望、生存的希望,而《流浪地球》中世界各国人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的带领下团结互助拯救地球的场景正是隐喻了这样一层意思:只有团结才有希望,只有团结才有出路。
可以说,只有像《流浪地球》那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政治属性的文艺作品才能扛起国产影片的大旗并带领国产影片走向世界,走向辉煌,这就是我力挺《流浪地球》的原因。老人家曾说,“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而像《流浪地球》这种实现了文艺属性与政治属性有机结合的影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正因为如此,即便《流浪地球》有很多缺陷,但并不妨碍我对它的欣赏。或许,潜意识里,我希望《流浪地球》能够成为国产影片的一个标杆或者说一个旗帜,带领着更多的文艺作品在文艺属性(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与政治属性(正确的而不是错误的)的结合上下功夫,如此,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指日可待。
作者:林爱玥